“你真像个赤子。”

——关于《立春》

 

纵横交错的故事,难以接受的现实,死气沉沉的人生,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并不风光的边缘人的故事。剧情设定在二十年前,一个仍在使用旧版人民币的年代,一个倪萍主持春晚的时段,一个还未开化的小城。令人深思的是,在今天看这部电影,你依然觉得它现实。

这个小城住着许多人。

最普通的大龄丑女有着最伟大的梦想,矢落的画家永远考不上美院,男芭蕾舞者被所有人嫌恶,钢厂工人一面讨好世俗一面忘不了艺术,年轻女老师做个俗人安于现状……这是一群小人物的故事,饱含血泪与纠结,混杂着丑恶和肮脏,这也是一座小城的故事,在这里,文化和艺术是一种没必要的累赘,就像一只手上的第六根指头。最后,总说着不在意外貌的丑女彩玲治好了脸上的斑,最清高的艺术家成了江湖骗子,最优雅的舞者涉嫌强暴未遂入狱,工人丢掉了梦,小张老师也失去了爱情,只有看起来最单纯的女学生用假癌症炒作一唱而红,风头无两。每个人都有欲望,也都表现出劣根性,故事戏剧性地反转又戛然而止,成为挽歌,导演故意对许多剧情做了模糊的处理,我们无法窥探到全部的故事,最终角色们看起来都在某种意义上与社会和解,却也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如果某一天他们突然读到这段毛姆的小说,会不会被再次照亮?

顾长卫真的很绝。他能在2008年把中国90年代的北方小镇拍得如此真实,以至于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以为这就是那个时代出品的片子,也能狠下心来把自己的老婆蒋雯丽拍得这么丑……在看这部电影前,我以为美丽精致的叫做文艺片,看了它我觉得,它有最文艺的内核。这种感受或许和美术中的审美与审丑很像,审的不是皮囊,而是内芯。方言独白贯穿始末,人物灰头土脸,布景和服装也都脏兮兮的,故事是鸡毛蒜皮、鸡飞狗跳,但每个镜头都无可挑剔,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顾长卫有牢牢抓住观众的能力。

“这世界有多坏,《立春》就有多好。”就如胡金泉这个角色,人们可以接受一个男人是强奸犯,却不能容忍一个男人跳芭蕾,以至于他要用最极端的方式告诉人们,我是“正常”的。90年代的小镇与现在有太多的变化吗?人们依旧对纹身和吊带裙议论纷纷,不能容忍不婚和同性恋,不懂音乐、诗歌和绘画,爱听故事、聊八卦、看热闹,从不主动思考,只是在年复一年春去冬来的轮回中过任何一个人都在过的生活——他们称之为“生活”。这时候,你会选择继续冒险,成为他们的故事,还是与他们“和解”?有影迷说,王彩玲终究还是吃过两口鲜桃,文艺青年再惨,某种程度上还是赢的,这就是体验派和目的派的问题了。其实王彩玲爱歌剧不一定要去巴黎歌剧院,黄四宝爱画画也不一定非要考央美,梦想宏大,自身能力和现实条件却极为有限,身体不能与灵魂匹配,这是残酷的,但有梦想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顶着嘲讽和苦难前行,虽终不至然问心无悔,比起做个普普通通、庸庸碌碌的高级动物,不是更有意义吗?纵使人们说我是六指的怪人,我也要做个赤子。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老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沒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你能明白吗?”

(机械学院 刘煜璠)

经典台词

 

  王彩玲:“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

  黄四宝:“我从没往那上头想过”

  胡金泉:“我是这个城市的一桩丑闻”

  周  瑜:“我朗诵的诗歌在场的考官没一个不哭的”

  高贝贝:“我真想在我临死前去一次北京”

  小张老师:“我的事儿只和你一个人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