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圕讲堂 个人简介:胡洋,管理学院2015级会计专业,曾获国家奖学金,保研至上海财经大学。创办亦弓亦弦小提琴社并担任两年会长,社团至今举办活动60余场,获10余项荣誉。 三个故事三年路 一个家庭一生情 收到栏目约稿邀请的时候我颇为意外,之后感到很惭愧。因为在高手如云的山大,自觉并不能配得上“优秀”二字,自问能给大家分享些什么所谓“经验心得”,也只能说说我大学期间投入最多心血和热忱的一件事,想来也是“独一份儿”的经历,那便是大二时创办了山东大学亦弓亦弦小提琴社,并且倾尽心力把它打造成了如今文艺类社团中的领军者。 说起社团,大家普遍印象可能是“玩玩而已”——谈不上辛苦,也同样没什么大的价值,社会认可度不高。三年间我渐渐地被迫习惯了被这种观点包围,但作为一直与社团一同奋斗的人,虽已习惯,诚难苟同。今天是我在亦弓亦弦的第978天,也是这个大家庭诞生的第978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三个故事,希望以一个真正付出过、拼搏过的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下亦弓亦弦一路走来的点滴回忆,和这段宝贵经历所带给我的成长。 第一个故事,是亦弓亦弦一路走来“亦苦亦甜”的经历。 2016年9月24日正式成立,初期争取到3场迎新晚会的演出机会,打响了第一枪;百团大战纳新,几位初创元老在三个校区冒雨路演,冻得手指都按不住弦却毫无怨言;星光达人秀一举闯进决赛之后,14个人白天线上讨论策划修改剧本,连续10个晚上推掉了其他所有事情去洪楼琴房集合,挤在几平米的空间里练琴、演练舞台剧、找人排舞蹈,最后拿到了全校总冠军;凭借这个至高荣誉“一炮而红”之后,就从我们去费力争取演出机会变成了各种邀约纷至沓来,比如京津澳门大学交流营来访山大的接待宴会、学校毕业晚会、校外爱心义演等等;在艺术学院夏春雨老师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随着影响力的增强,尝试主办了邀请十大歌手、各大音乐社团参演的“亦曲同弓 乐动校园”社团联谊音乐美食派对,策划、组织、场地、联络、拉赞助、宣传、物资、排练,全都由我们社团自己搞定,那时候我们都没有经验,只好硬着头皮去探索,整整40天800页群聊记录汇成了派对圆满结束那一刻大家绽放的笑容,第二年也举办了一届,今年马上也要办一场“亦曲同弓 童心如虹”主题晚会,成了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动;还主办了“亦曲同弓 音你而动”音乐知识竞赛、“弦动我心”快闪路演、“数闻弦音”艺术主题暑期社会实践;建立了青岛分社,准备开展两地交流互访,等等。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希望这个故事里亦小亦们的热情、执着、勇气、责任感、团结、奉献精神,能让大家有所启发,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第二个故事,是这段经历带给我们每个人的成长。 朋友常说我这三年来把亦弓亦弦像带孩子一样拉扯大了,其实我想说更是这个“孩子”重塑了我:办社团之前的我组织协调能力较差,大一担任团支书时整天焦头烂额,很多事情处理不好,而亦弓亦弦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再到如今“木已成林”,倒逼着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前的我社交圈很小,现在交到了很多有趣的朋友;再比如之前的我当众发言会十分紧张,现在的我无论是主持晚会还是小提琴演出,都能自信而从容地面对台下观众……更多的收获已经内化、沉淀,任思绪滚烫翻涌却无法言明了。更令我欣慰的是,除了我个人的成长历练,我也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很多人的成长,亲手把几位接班人从不会带团队的“小白”培养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社团当家人,而且这种“用心耐心悉心进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也已经一届一届传承了下来。 第三个故事,是我眼中的做社团的意义。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社团重在情谊,情谊贵在传承。此处我想引述我在去年的社团换届大会上致亦小亦们信中的一段话:“比传承这个组织的运营管理更重要的,是传承这个大家庭的情谊和精神——想想创立初期啥也没有,啥都不会做,是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想想首次筹备音乐party的那40天800页群聊记录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和坚守;想想我们从彼此身上学到的、与音乐无关的东西,一言一语真的能在某些瞬间给你带来启发;想想我们在学习成绩至上的环境里能够坚持拥有一份爱好,能够因为它而聚在一起,是多么不容易、多么值得庆幸和珍惜……直面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就算自己其他事情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大家一起向前走的坚持、对共同梦想绽放的幸福时刻的那种期盼,所有的这些情感认同和奋斗精神都是这个集体一直致力于给予每个人的,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财富。”和社团的学弟学妹在一起我的心态始终和初入学时一样年轻,亦弓亦弦所拥有的艺术的力量和家庭的温暖,让我们真的可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相信多年之后我们回想起这段青春年少时的疯狂,依然会心潮澎湃,依然会不悔当初。 前几天和大家一起拍了同样是“独一份儿”的系列毕业照和快闪视频,当听到大家齐声喊出“此生无悔入亦家”的瞬间,离愁别绪和欣慰感动交织在一起,使我几近落泪。借此,我想感谢三年以来曾为亦弓亦弦付出过、奋斗过的亦小亦,是你们的无私奉献让这个大家庭拥有了历久弥新的记忆,和历久弥坚的友情,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永远都是“亦家人”;感谢在亦弓亦弦创立、发展的一路上对我个人和这个集体给予过无私支持与帮助的所有人,我都深深地记在心里;祝愿所有年轻的亦小亦们都能与亦弓亦弦一同成长,去拥抱快乐,拥抱情谊,拥抱崭新的、精彩的、美好的未来。 ●栏目编辑:杨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