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在脑力激荡碰撞的过程中,读完了一本书,大脑仿佛又处于了某种停滞状态,再一点点回头翻阅,作者吴晓波在序言中引用的一段话:“我对我的生活的记忆,少之又少,能记得的,又都微不足道。那些我现在回忆起来使我感兴趣的思想,其重要性大多数应归功于产生它们的时刻。如果不是这样,则它们无疑都已被别人更好地表达过了。”和书的相遇,有时也就在那么一刻,等你再回味之际,已恍如隔世了,因为时间的那口大钟被抛在了脑后。 财经作家的笔触就是实用、直通心灵而不是华丽或矫情,读来总会有共鸣。不过最想讨论的不是书的内容而正好是书的标题:“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同名文章在书中恰也是吴晓波对女儿大学选择问题上的故事,封面有一段“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这段话从看到以后慢慢越来越打动我心,而且似乎也可以作为我以后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生活本身,在于过程而不在于某个确定的目标。 以前上学时去自习,常常浪费了一晚上只看了一份报纸,而本计划的考试的书或作业却没有做,时常内心为光阴虚而有自责;工作以后偶尔会去看电影,也时有同感。而这句话给我们的价值,就在于你判断时光是不是浪费了并不在于你是不是在学习或者进步,而在于这段时光是否美好。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在遇见这句话之前,我一直被学习生活所驱赶,我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是这句话突然间让我明白了什么,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后来,我每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你认为它是美好的吗?如果是,那就去做吧。从这里出发,我们去抵抗命运,享受生活。 吴晓波大学“住”了4年的图书馆,读书的方式是一排一排的读下去,至今每年购置200本书。书籍让他没有生活在一个单调的年代,他接受所有文明形态。书籍展现别人的思想,别人的美好,别人的经验,很多别人的但是我可以拿来用的美好事物。吴晓波也是从书籍中学习方法和道理,拓展视野。作为一个财经作家会看数字分析数字,还看得懂园林和服装,欣赏的了画家在作品中的思想。引用书中的一个标题:“所有的青春都是为中年做准备”。我庆幸还有些时间。我们已经不能成就自己在历史上留名,那就做好自己,给自己的后辈留名。 最后奉上董其昌的名言,共勉:“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控制学院 徐灿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