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

 

 

一直很羡慕大冰,羡慕他的洒脱: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

一直很崇拜余秋雨,崇拜他曾经走过千山万水,海角天涯;崇拜他的渊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忍的。多少年来,这样的想法如同一粒种子,虽早就埋在心底,却就是不能够生根发芽。有太多太多的羁绊,绊住我的脚,让我不能向他们那样,浪迹天涯,在行走中获得力量,改变自己。

因此苦恼,所以不甘,于是抱怨。

某一天,忙中偷闲的再看余秋雨的《山河之书》时,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这是写苏轼的一段话。

东坡一生,实属不易,历经重重苦难,饱受人间沧桑。壮志难酬、屡屡遭贬。顶着莫须有的罪名,来到荒凉的黄州。穷乡僻壤、孤苦无依。但也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亲自垦荒种地、与山间乡人闲谈世事,人淡如菊如水,在静寂中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犹如凤凰涅槃、灭迹后再生。。

直到这时,我终于明白了一直以来不太明白的道理,解开了久久萦绕在心头的心结:行走不只是流浪,更不是旅游,没有谁规定,行者就一定要到很多很多地方去走一走。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读书何尝不是一场旅行、经历本身也是一种行走。

没有错,在小小的城市里,我过着平凡的日子,没有见过西藏的澄澈,没有听过加德满都的风铃声;没有经历过最美好又最糟糕的时代的恢弘,没有感受过战火下博弈的惊心动魄。可是这并不代表我就一直停滞不前。余华曾说:“阅读打开了我们个人的空间,让我们意识到天空的宽广和大地的辽阔,让我们的人生道路由单数变成了复数。”诚然让人惋惜,这些我都未曾经历,但通过阅读,我对于它们也有所感知。我一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味一本好书的真实美好的描绘实在胜过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观光,一次深入灵魂的阅读未必不如泛泛看去只想着拍照发朋友圈的一场所谓旅行。阅读,让我的世界和人生空间不断扩大,我用一己之力感受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不同的人生,这样,如何不是前行。

或许,我并没有苏轼那样的丰富到心酸经历,没有经历过那样脱胎换骨的蜕变。但从年幼到长大,我也不断的在让自己接受挑战:克服恐惧站上演讲台一字一句讲述着曾经演练过无数次的故事,放下玩心不懈的为高考拼搏夜夜夜夜从未放弃,勇敢去接受一个又一个复杂到让人心生畏惧的项目或者工作。我承认我不曾历经太多的沧桑,但我一直在经历,一直在成长。我学着做明亮而不刺眼的人,做圆润而不腻耳的事。学着从容不迫,洗刷掉偏激和淡漠。

我也是行者,我也在向前。

正如余秋雨所说:行者无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必将,也愿意用一生的时长去历经沧桑。

(管理学院  赵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