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创新服务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在电子资源迅猛发展的时代,蒋震分馆文科研究阅览室却依然拥有稳定的依赖于纸本藏书的读者群。图书馆文、史、哲学科文献无论在藏书规模、体系,还是质量上都居全国高校图书馆前列,因此这里不仅是本校师生做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的基地,还时常接待慕名而来的外校教师前来查询。拥有如此丰厚文献资源的文科研究室,一直把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文献利用率作为本职工作的努力目标: 1、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为打造宣传本室藏书的平台,自2013年起创建了“文史书架”网页,挂在图书馆主页上,通过设立“文史新书”、“文史重点图书”、“港台图书”、“文史工具书”、“丛书多卷书”、“星云大师赠书”等栏目,来揭示本室藏书的全貌。并且联合图书馆总馆、儒学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微信公共平台扩大读者受众面,使读者了解本室藏书构架和新进图书情况,旨在更大发挥文献利用率。目前,已有稳定的几千人微信读者关注群体,读者的需要是激励我们继续把“文史书架”做好的动力。 2、深入院系,了解重点课题和项目组的需求。如走访儒学院杜泽逊院长,他提出:本室大型丛书普遍都只著录丛书名,没有著录丛书子目的信息。如《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1000册,每册含2—4本,如此约2000到4000册书的信息读者无法直接在汇文系统检索到。为此,中心校区分馆专门组织了文献中心、技术中心、杜泽逊院长开会研讨,得知由于受汇文系统MARK面的限制,无法全面揭示丛书子目的检索信息,调研一下国内图书馆也都如此著录。总馆领导决定由技术中心承担此项课题任务,专门为丛书设计匹配的检索信息。此项录入工作近日将在文科研究室展开。据粗略统计,此类大型丛书约有12000种,约合40000册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这却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意味着将增加40000多条书的信息可直接检索到。 3、合理布局,方便找书。由于本室所藏文献有大量的“大型丛书”、“多卷书”,少则几十册,多则上千册,给上架带来困难。因此我们为这类图书开辟独立区域,并绘制详细示意图,标明丛书书名及序号并标出该序号所处书架位置,使读者一目了然。 4、设立代查找书服务。由于本室收藏古典文献的特殊性,尽管在排架、导引分布图做了努力,但还是有初次来访的读者找书困难。为此设立“代查找书”服务牌,提示读者我们提供该项服务。遇有徘徊于书架中找书的读者,主动上前询问,提供帮助。减少读者找书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读者创新服务工作开展三年以来,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工作,使读者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但距离期望还有很大创新空间。创新服务的理念一直指导着我们日常的实际工作,今后仍将着力于“宣传”与“深入”两项工作。 “宣传”:利用好已初具规模的“文史书架”平台,力求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形成有规模的读者关注群体,并加强互动,让“文史书架”成为全校师生科研及论文的有力支持。 “深入”:一是对于来本室的读者,除满足其阅览的基本需求外,还要了解其目前所研究的方向及所需文献资料,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服务。二是继续深入院系,加强与重点学科、项目组的联系。有了与儒学高等研究院杜泽逊院长合作的成功经验,今后要扩展到更多的专家、学者,这项工作的本身就是一个打造图书馆形象很好的宣传,表明图书馆正参与到山东大学的科研中,成为教学科研的必要支撑,担负起图书馆应有的使命。 (中心校区蒋震分馆 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