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平凡的中国人 纪录片《多瑙河-欧洲的亚马孙》中有这样一个壮观的场景:成千上万只刚刚蜕变成成虫的蜉蝣飞悬在多瑙河上“婚飞”,而雄蜉蝣交配完成后就死去,雌蜉蝣也会在黎明前结束生命。它们就这样完成了一生,蜕变、繁殖、死亡。 如果能这样忙碌、紧凑、激烈而辉煌地过完一世,足以瞑目。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又太新,每每的主流声音又皆是篇篇报喜之声,讲述的主题皆是国家经济、领导出访,GDP创新高、经济科教文等等鲜亮、华丽的大论调,多少有些显得陈辞烂调。说辞如此,数据也是这样,那些公布的远离生活本身的统计数据,比如远低于生活之中的青菜价格也都看着让人忍不住一哂。信息时代里,互联网缩短了沟通的距离,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也让世界越来越平。那些所谓的大事观之也离我们平凡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主流之外,边缘之地,高楼大厦的光鲜门面背后的阴影里,阳光照不到的偏暗角落里,那些宽敞大马路近旁的崎岖小径上,那些林立的破旧的狼狈的门面背后空间里,他们的生活又与我们有什么不同?这个我们不了解的世界角角落落里,他们又如何生存生活着?这个世界,原本就有许多未知和可能,而《中国人的一天》这样的图片栏目,以一天一个主题,以365天不间断的记录,以365位平民的生活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的生活独一无二,这样的人生不可复制,这样的画面转瞬即逝,而这样的记录意义非凡,这样的记录也让人反思。 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腾讯新闻的《中国人的一天》这一栏目,只记得平凡的日子里,平凡的主角们带给我的平凡感动。从我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来说,我不懂什么社会和历史价值,我只看到或陌生或熟悉的故事和人生,以及那些用力生活着的人们。 《中国人的一天》一书脱胎于这个栏目,也可以说是采撷了这一栏目的精华。此书将这些图片故事按题材分为四个部分:《手艺·传承》关注日渐式微的传统手工艺,有平日难得一见的敦煌画师、竹痴、弓人、皮影、马椅子、泥哨、赛戏等等,这些手工艺或者艰难生存,或者难以为继。在如今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仅有少量手工艺行当有国家扶持,仍在求新求变中摸索生存之路,而这些较少人问津的民间工艺,这些正在日渐萎缩的需求中默默消失的,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记忆、接纳和传承;《百工·众生》是各行各业中乐岗敬业者:机械师中的美女维修员、小象孤儿院、爆米花大叔、文身师、牧马人、殡葬礼仪师、喜娘、护工等等。他们普通平凡,又踏踏实实过着每一天的生活;《孤独·相伴》是相伴不放弃,相守不相离的感动平凡人:“你是我的眼”不管走到哪,都牵着肓老伴。“只要他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患癌女子照顾截瘫丈夫十三年。9岁男孩,除了上课,还要挑水、煮饭、洗衣,给精神障碍的母亲端饭,给中风瘫痪的父亲喂饭,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还有非典幸存者、公交娃娃、百岁老人、自闭患儿等等,生活不易,行一程且珍惜一程;《我执·追梦》则是光影世界里逐梦、筑梦者:演唱家、京剧梦、舞台梦、人妖、运动员、杂技、设计师、高考学生等等。这个世界有百种人,便有百般生活,百般梦。他们执着于自己的梦,也在梦想的道路上孤独跋涉。其实,这本书的99个故事里,哪一个人不是追梦者?尽管“梦想”两个字已经被唱歌真人秀选手用滥,但是平凡的走工族、清淤工们有更贴切实际的用劳动换取财富的梦想。 如果不曾翻阅这些照片,如果不曾有这些平凡人的生活记录,我们或许还在坐井观天,还在为自己一隅得失而郁郁寡欢,幸而有了这些,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和转瞬即逝,这个世界的平凡和执着,还有这么多与我们相似的情感。关注这个平凡的世界,记忆这些活着瞬间,其实也在关注我们自己。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身处在一个喧嚣浮躁的大背景中,目光所及之处也多是宏大的事件,小人物就像是一道幕布,隐匿在后面,他们的生生死死,悲欢离合,就这样消融于无形无迹间,然而,小人物的故事自有他们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面,因而当我们关注起身边的平淡无奇时,反而更容易受到震撼。 《中国人的一天》就是对这些平凡和细节的记录,从这些图片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芸芸众生迥然不同的日常生活,他们有的人坚守着薪火相传,却日渐式微的传统技艺,有的人在最艰苦的行当中奋力求生,镜头也推向了那些被生活重击后的人们的生活样貌,并记录下了他们追求梦想的艰辛道路。我喜欢这些照片,看得出有些照片经过了相当精心的设计,但却无碍真实性,因为这些图片都是从最大程度上力求还原人的生存状态,它们和文字一起勾画出小人物的生命轨迹。 生命从来没有卑微,因为活着便足以令人心生敬畏,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将自己置于镁光灯前,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故事。但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故事,就有魅力,就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你我都一样,为了自己的小小的梦想努力地生存,即便我们没有家财万贯,没有功成名就,谁说我们就没有体味到人生的滋味呢?人啊,都会痛苦,会欢欣,会后悔,会憧憬。 生命无常,但熠熠生辉的是坚持。这种坚持没有悲剧英雄主义的色彩,也没有千钧一发之际的紧迫感,它融于生活点滴之间,化于细水长流的汨汨中,因为生活再是繁花似锦,终要归于平淡,但正因如此,不改初衷的坚持才唤起了人内心深处最深挚的感动。 俯拾皆人生,这99个故事里,收集的都是大时代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记录着他们的平凡日常、生老病死。我喜欢这样的书,当大事件和大人物留存青史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人生,因为他们才是支撑起一个社会真正的支柱。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都有自己独享的内心感受,对人的尊重,更多地不是体现在对所谓的普通大众的关注上吗?或许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界,但有能力改变自己也足以令人敬佩。我们这些普通人,固执地活着,固执地微笑着。 《中国人的一天》所做的,不过是把活生生的生活本身摊开在大家的面前,但生活本身已有足够打动读者的力量。 《中国人的一天》里记录下的浮光掠影告诉我们,不管青春或年老,孤独或彷徨,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是这样平凡但用力地生活过。因为这样努力生活过,所以我们面对生活才感到坦然,才不会在生活中变得麻木甚至被生活踩在脚下。用力生活的人,我从来不觉得他们是失败者。相反,他们才是赢家,是真正值得被尊重的人。 生活殊不易,且活且努力。 (历史文化学院 刘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