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闲情  陶冶雅致

 

土建与水利学院 谢磊

 

  墨韵书香,恰如细细的雪狼毫,经历了北风的梳理之后,触摸在漫漫雪地,在无边的天际之下书写着大气磅礴;又好似丝绸袖口,被佳人轻轻卷起,轻轻的,泪水一滴,洇开了那带着淡淡忧伤的结局,只为等待着它的千万读者读懂其心。轻轻翻开那一页页宗卷,淡淡的思绪,如国画一般,舒展开来。一缕缕的墨迹,透过了诗情画意,笔走龙蛇,留白含蓄,并不多余。正如爱人之间的话语,直到烟雨。

  置身于川流不息灯红酒绿的人群之中,在当下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型传媒方式面前,文学,尤其是散文,它的魅力何在?在当今的社会之中,人们似乎变得较之前更加在乎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了,虚幻的网络世界让人们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电视娱乐节目千奇百怪只为博得众人一笑,沉珂的电视连续剧耗费着大把年轻人宝贵的青春,仅仅为了一时的欢愉,留给内心的将是无尽的空虚。而我想,此时此刻我唯一的心愿便是独自一人,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沏一杯香茗,品味书中的古香古色。舞榭亭台,小桥流水。当我们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不妨稍微的停下自己的脚步,来书中感受一下中国古代文人们的闲情雅趣,与周作人先生一起在雨中漫步,熟悉养鸟的乐趣与情致;同林语堂先生一起探讨中西绘画的各有千秋,领略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亦可以随郁达夫畅游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烟雨江南独揽冬日盛景,梦回北平感受新年后小春气息。精神上的神游,带给我们全身心的愉悦。

  一个“闲”字,悠然自得,颇有东晋名士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别样风采;一个“情”字,打动人心,书中的每一篇散文,都在笔尖记录着作者对生活的所想所悟。一个“雅”字,同世俗杂文划清了界限,翻开书页,便走入了大家名士的大雅之堂;一个“趣”字,曲径通幽,发现生活中点滴小事触发的深情,带来的乐趣。文章有文章的美丽。

  周作人老先生曾经说过:“美文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

  历朝历代的诗人作诗,诗中都被诗人赋予了一定的含蓄,散文则更偏向于随性自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便使得文章的主旨内涵丰富并且耐人寻味,而文字则干净利落,有一种简洁朴素的情调。

  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符合美学眼光的评判标准,同时一篇文章的美,主要表现在它的文字上,但又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首先是作者精神气质的抒发与流露,文字本身的弹性和感染力,是要通过作者本身丰富的生活阅历与习性所激发出来的。书中不乏有许多名人大家的生活随笔,他们的精神气质能引起我内心由衷的赞叹之情,扩大我对这个世界在心灵上的认识,同时引发了我对人生真谛所在的深深思考,有些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对人类的同情心和对未来的希望,更是让我产生了砰然心动的感觉。

  打开书页,翻开目录,从每一片的题目当中,便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表面的文字不事雕饰,简单明了的勾勒出了主题,像一泓清泉,给人扑面而来的清爽之感,足以映见其个性。

  围绕“闲情雅趣”,书中谈论的多的是琴棋书画,草木虫鱼,从北平的初春小景到彩云之南的秀丽风光,稍有些百无聊赖,走进小巷之中买一对黄鹂鸟养一只小猫,看似平常的举动这些人却可以玩的那么尽性,有一种童真无邪的朴素气息。到了这个份上,绝非是几个铜钱便可以买得到的。看似是物质上的层面,实则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是文化的底蕴支撑起来的境界。

  闲,要闲得洒脱;雅,要雅得别致,长期的修身养性和文化熏陶造就了大家们超凡脱俗的文人心态。

  以书中的中国画为例,中国的绘画有很多种形式,而水墨画则是中国古典绘画的一种基本形式,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成为了国画的代表。

  基本的水墨画,水墨相间,仅有的水与墨便塑造出了整个的一副画面,笔为骨,墨为肉,黑与白色,对比分明而充满了视觉冲击。进阶的水墨画和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颜色绚丽多姿,将所画之物表现的真实难辨。但我还是更喜欢水墨画,那简单的色调,简简单单而又不落俗套,看似单调,实则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任何杂质都不敢侵犯。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一起追寻着,期待着外面的世界的精彩纷呈,然而长大后的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拥有一个简单的小小的天地,不需要有太多的人情人故参杂在其中,不要有那么多的纷繁碎语扰乱心境,不要有那么多的势利争逐让自己身心俱疲。水墨画,表面上是在画物,实则是在画作者的心境。“水墨画”的人生更让我心动,简单的增添一些色彩的点缀,简单中包含趣味,有色彩而不趋于落入媚俗,这样的人生又怎能不让我心向往之?

  中国画中的笔墨是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承载着画家几十载的生活阅历,一笔一画之间彰显出本人的艺术主张,一幅画之后便展现出作者的心情与思想,纵横于古今之间。通过一个个图式符号的思想传递,营造着另一个属于作者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在这时画作也就成了一种媒介,不单单是笔墨所能承受的起的了。

  提到中国的艺术,便不能不提到书法。书中林语堂先生有关书法的文章便令我兴趣颇深。

  三千年前,中国出现了汉字的源头。“赢,都作了土,输,都作了土”,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早已使得殷商的宫殿朽成烂泥,甲骨文却活生生的从历史的尘土堆下站立了起来,并且随着时间愈发的充满活力,令三千年前的古国文化熠熠生辉。

  小篆雍容华贵,性情温厚柔和,张弛有度的笔画之中略带作画的意味,却又透露出王侯将相的平静与从容。“挥剑绝浮云,诸侯尽西来”,造型齐整,有始皇君临天下的气度,有李斯囊括四海的睿智。

  草书的笔锋狂飙,汉隶的雍容大度,正楷的眉清目秀,几千年来一直在被世人们玩味着,欣赏着。横平竖直,万世师表,立人之本。人所追求的,亦是书法中的境界。

  “盆花池鱼笼鸟,君子观之不乐,以囚锁之象寓目也。”书中周作人先生对待饲养宠物的观点也使我深深折服,正如北宋大家欧阳修所言:“久在樊笼里,复得归自然”,樊笼之与林木有天渊之隔,不可将其同日而语,整个自然界不单单属于人类,它是一切生命的家园。

  自由是一切生物的权利,追求自由是他们的本能,“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圃,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不拘泥于一池一水之间,而是放眼于整个天地万物,让不同的生物各适其所需,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万物竞技,方是自然。

  一派天真而又包含着博大的胸怀。文章的动人之处,最根本的在于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理解,对万物的爱心。

  这样的文章,会让你整个的灵魂得到彻底的放松与悠闲,仿佛躺在蓝天之下,微风轻轻的吹拂过你的脸颊,总之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世俗生活的感觉,你享受到了一种平日里或许阳光明媚,心情舒畅,难以忘怀。心中也可能因此对生活会有一种新的感觉,产生主动地对美的追求。

  在享乐主义方兴未艾,各种娱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今,希望我们能够抽出时间来仔细品味本书中的文章,去聆听内心的声音,不再为世俗的喧嚣干扰方向,读读这类闲情雅趣类的美文,净化自己的情绪和心境,用心去感悟世界,追求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