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科研与外事工作设想

 

  一、科研管理工作

关于图书馆的科研工作定位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002)中提到“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科研工作在高校图书馆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促进图书馆业务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增进图书馆界和学术界的交流与学习,提升全员的学术水平;二是以科研带动图书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业务创新,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三是增强职工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2014年我馆科研管理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围绕业务创新和古典文献研究与整理,组织馆内的研究项目和团队;2、在主要负责人的支持下,制订《图书馆业务创新研究项目支持办法》,对于优秀课题支持申报校级以上课题;3、请技术中心配合,搭建本馆学术交流网络平台:征集科研命题,通报科研信息,展示会议报告、会议汇报、调研报告等;4、建议引进一个专业和业界信息数据库,支持学术研究和业务创新。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学术讲座;6、辅助馆长加强与学术研究部和管理学院的交流与合作;7、探究不同专业背景图书馆人的科研规律,把握评价机制;8、加强科研工作调研,随时听取各方经验、意见、建议。

二、 外事工作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开放时代,图书馆的外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图书馆对外的窗口,外事工作的推进对促进我馆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国际交流,不仅可以开拓眼界,提高图书馆水平,而且还会带动图书馆业务和管理的全面发展,扩大影响力。

业务水准、管理能力、业界声誉是外事工作的三大支柱。我馆陆续与东吴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庆尚大学图书馆等签约交流合作,与成均馆大学图书馆有每年的随校方的对方单方来访,每年都会接待次数不等的海外的参观。目前与东吴大学图书馆的期刊交流还在不间断中,我馆会加强对这部分期刊的管理。在完善外事接待规章制度方面,技术中心着手创建山东大学图书馆英文主页。此外,在文献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上着力,让图书馆的读者在图书馆外事工作上受益。

(副馆长 杨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