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感动·感慨

 

  人的生命中总会有许多时光值得一生铭念,无论时间的脚步走得再远,回望起来总是让人一遍遍地体会到心灵的温暖和前进的力量。自兴隆山分馆开馆已历一年,对于我、对于分馆每位同仁来说,这一年就是一段特殊、难忘的时光。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想,都像宝藏值得永久珍藏,但是千言万语无法说清,千头万绪又不知如何说起。借此一隅,我谨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三感”:

    先说“感谢”。《孟子·公孙丑下》中有句大家熟悉的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兴隆山分馆工作的一年,我感到最好的环境是“人”的环境,我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首先感谢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将如此先进的新馆放心交到我的手上。三十多年的图书馆工作经验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但是新馆必须要有新气象,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展现更多与众不同的先进和科学之处,领导和同志们能够信任我这么一名“老同志”,我倍感鼓舞。在此,感谢总馆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分馆各位同仁的鼎力配合。兴隆山分馆开馆以来,还得到了很多兄弟院校领导和同行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每次接待莅临指导的领导、专家和同行时,特别是向他们介绍新馆工作时,我由衷的自豪感涌上心头。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不仅属于兴隆山分馆,更是属于每一个山大图书馆人。我庆幸在这样一个科技、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能够在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下,与我们的兴隆山分馆共同成长,以知识的名义,走在时代的前端。

  再说“感动”。兴隆山分馆是个年轻的图书馆,不仅因为它是个新建馆,更是因为这里有一群可爱的热情四溢的年轻人。新进的25名年轻馆员,给我带来最多的感动。身为“80后”及“90后”的他们,为我们新馆注入了最为新鲜的血液。这些年龄和我孩子相仿的年轻人,既有干劲,又有思想。老馆的搬迁,全馆图书清点,新馆的布置和装饰,2013级新生入馆教育,2013年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图书馆工作兴趣小组的课题研究等,这些工作和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投入和付出。相较而言,老一辈工作者在技术和经验上肯定会暂时胜于年轻人,但这群可爱的年轻人身上那种不怕犯错、善于学习、勇于改变的劲头,着实使人欣喜,他们让整个图书馆保持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我感谢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感谢他们对老同志的理解和帮助,感谢他们为了新馆的发展所贡献的闪光智慧和创新思想,感谢他们兢兢业业的对待着么一份平凡而光荣的工作。可以说,是他们,让我觉得自己也还年轻,浑身充满力量,还可以走在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线,再去奋斗下一个三十年。

  最后是“感慨”。首先,感慨于时代的变迁。图书馆再也不是那个单纯的借还书和上自习的地方了,她正在渐渐地演变成一所高校的信息中心和科研中心。馆内报告厅,研讨室,参考咨询中心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及学生的关注,各种以资源和信息为中心的读者服务全面升级展开,这不仅方便了学生,更是为我们的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所以,新时代图书馆人都要不断思索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问题。其次,感慨于工作压力之大。图书馆是高校的窗口,她要向社会展示着这座高校的文化内涵和底蕴。面对图书馆这一重要定位,我无时无刻不倍感压力,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努力学习,不断创新,跟上时代步伐,带领分馆每位同仁肩负起建设一流图书馆的历史使命。繁忙的管理工作之余,我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馆的持续建设上,让每一把椅子、每一棵绿植,都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第三,感慨于带队人的责任。兴隆山分馆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有着很多利于新馆发展的新思路、新想法,作为他们的直接领导,我有责任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帮助他们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语言在思想和真情面前永远是苍白的,虽是肺腑之言却难免挂一漏万。我相信,兴隆山分馆内的“正能量”会一直延续,我的感谢、感动及感概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丰满。

加油吧!我亲爱的山大图书馆同仁们,我最最亲密的伙伴们!祝愿山大图书馆创造越来越多的辉煌!

(兴隆山分馆  侯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