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纸到装帧:图书馆全新古籍体验系列活动落幕

 

1030日,山东大学“一院一品”文化建设项目“楮墨芸香 古韵犹存”全新系列活动“叹为观‘纸’——从造纸到装帧”在文史楼工会俱乐部圆满落下帷幕。该系列活动自今年6月份启动,涵盖“古法造纸”“雕版印刷”“传拓”和“古籍装帧”四个板块,旨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学子,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赋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共有3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

活动期间,图书馆深入发掘校园特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中华经典传习所育人优势,持续开展多元性、交互式的古籍主题活动,古籍修复师张同彬、李璇、陈宏磊现场授课并示范讲解,详细介绍了古籍“从一张纸到一本书”的演变过程,再现了从造纸到装帧的传统技艺。活动营造浸润式育人氛围,让学生直观接触非遗技艺,感悟劳育技艺之美,为现有的学科建设注入了星星点点的活力。

首期活动以“古法造纸”为主题,参与者们见证了从原料处理到纸张成型的过程,体验制浆、搅拌、抄纸、架框等数道传统工序,深切感受了“纸艺匠心”。活动中期,“雕版印刷”和“传拓”技艺联袂而来,与古老的雕版和石刻完成了一次历史与文化的深度对话,生动诠释了“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的传承意义。“古籍装帧”主题活动为传统文化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尽显“文以载道,书以焕彩”之妙。参与者学习并体验了线装、包背装等古籍装帧方法,一册册精美的书册在手中诞生,承载着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与此同时,图书馆创造“文化沉浸式”育人环境,创新开展“古籍+”教学实践模式,将“叹为观‘纸’——从造纸到装帧”系列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联动文学院、历史学院进行课上授讲,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育人空间,助力教育科研发展。新颖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强化了专业理论学习的效果。教学实践课多次被山东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中新网等公众号报道和转载。

下一步,图书馆将继续响应国家树立文化自信的号召,不断激发文化“两创”活力,积极参与“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特色育人体系建设,优化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经典品牌,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与创新大学文化内涵建设,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山大力量。

(特藏文献研究所 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