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鸟可望先飞,滴水亦可石穿

——读《摆脱贫困》有感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吕婉萍

 

怎样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如何将民生至上的价值追求化为行动?如何真正摆脱贫困?在校长领读书架上,我发现了这本书——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摆脱贫困》,它给了我答案:弱鸟可望先飞,滴水亦可石穿。

习总书记以高屋建瓴的眼界,严谨科学的逻辑,朴实鲜活的文字,为我们擘画了摆脱贫困的愿景蓝图,将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民为本的理念贯穿全书,读罢令人醍醐灌顶,有豁然开朗之释然。其中《弱鸟如何先飞》、《滴水穿石的启示》对我深有启发。

一、弱鸟先飞,在鸿鹄之志

书中提到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商品生产经济的态势下,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首先应当有“先飞的意识”。“把解决原材料、资金短缺的关键,放到我们自己身上来,这个位置的转变,是‘先飞’意识的第一要义。我们要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扶贫工作是如此,我们学习工作亦是如此。识清当前的局势,锚准目标,立鸿鹄之志,方可通过先飞弥补弱势,方可将志气转变为底气。立下崇高信念,有鸿鹄之志并不是空话。要想真正摆脱贫困,还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去弥补贫困的劣势。

二、弱鸟先飞,在敢为人先

书中提到“既飞,当然力图飞洋过海,要向外飞,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在商品经济中见世面。”飞往未知的彼岸,是挑战更是机遇。习总书记根据闽东的实际情况,提出——软功夫是贫困地区这“弱鸟”借以飞洋过海的高超艺术,不去模仿大城市,搞一整套庞大的机构,立足实际,在软环境建设方面狠下功夫,敢为人先,开出一条脱贫求富的新路。正如总书记书中所言:“我主张敢为天下先,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不吃别人嚼过的馍,树立起‘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短板应当成为我们创新攻坚的跳板,先飞途中不断创新试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去走好走的路,走一条能走好的路。

三、弱鸟先飞,在乘风直上

“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应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忽视规律,不实事求是,不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有时也可能得到蝇头小利,但最终是要碰壁吃亏的。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唯有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势而为,乘风而上,方能破浪驰骋,扶摇直上。总书记对闽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分析鞭辟入里,抓住了闽东农业为本的发展实际,在当时创造性地提出大农业的设想,“农业是闽东的优势,过去的发展靠农业,今后仍然离不开农业的综合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自然经济的农业圈子,跨上综合性商品经济的大农业的新台阶”,指导闽东经济顺着自身优势与时代的春风扶摇直上九万里。

四、弱鸟先飞,在滴水石穿

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弱鸟能先飞成功,也必是在日复一日的滴水石穿上,即便飞行速度不及强鸟,可是其滴水石穿的锐气,矢志不渝的勇气,先飞远航的底气预示着它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却也是势在必得的。书中提到的闽东经济建设工作,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方面的制约,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无论何事,假若为追求戏剧性的效果而淡漠了必要的基础建设意识,那终究会功者难成,时者易失!

“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三年前,我受黄文秀书记的感召立志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那时候我就已经摆脱思想上的“贫困”了。日复一日刻苦学习,水滴石穿,弱鸟先飞。如今,我成为山东大学的一名本科生,有了更高的平台,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经验。也相信在我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弱鸟可以先飞成功,与鲲鹏比肩,将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