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视望世界,协和成万邦 法学院 王姿千 盛春时节,卉木萋萋,采蘩祁祁。“如何认识百年大变局”这个看似宏观的大命题在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教授的时间微观展轴中娓娓道来,聆听大学堂之课业,感悟百年变局之激荡,也正是习总书记提出“大学之大“的生动鉴证。这使我感悟良久,亦深思颇多。 记得去年曾被网上的一段视频所震憾,外事办主任杨洁箎、外交部长王毅霸气出麦,接连讲话掷地有声,事情的背景是年初之时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首场会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在美方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后,中方对此作出了严正回应:“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所以我们刚才必须阐明我们的立场。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在认知里,中国人多表现出的是因着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染是彬彬有礼、温文而雅的气质和风范,而这次中美对话完全颠覆了我的惯性思维。通过强有力的回复,不仅传递了自己的铿锵声音,更展现了我们与这个世界互动的基本原则: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更具体地说,就是平视西方和美国。结合开场的交锋和阿拉斯加的时空背景,很多人都想到了那句诗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我们无需仰视,也拒绝被俯视,孔子千余年前的箴言犹在耳边,“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由文化与文化,到国与国,人与人间,平视都是以更高远的姿态眺望,以期化成,协和万邦,平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力量。 回望历史和现实,有太多的唏嘘和感慨,太多的艰难和曲折。 俯视之殇,哀鸿遍野,从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罄竹难书,美亚非笼罩苦难数百载到“种族主义”大行其道,水晶之夜无数犹太人葬身血海,再到吾滂滂中国,陷于俯视阴霾不得求脱,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本该交还给中国的山东特权,被转交给了日本,军阀代表的北洋政府投降主义亲和欲签,消息传回国内,一片哗然、屈辱、沉痛,俯视之殇令人不忍卒读。此后,“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以顾维钧为首的外交官拒绝签署合约,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们对外不惧列强的压迫,对内顺应“五四运动”的潮流,以一身寥落梁骨葬山河的千钧之力勇毅前行,在铩羽暴鳞之际奋不顾身,带来远方看不见的歌声嘹亮。但国家的羸弱,政府的软弱却仍然无法保住正当的主权利益,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续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天,这种耻辱再也不可能重演。 立今日平视之行,勠力同心,高远姿态迎未来。 费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当代青年勇立潮头,步步迈向大同之美好世界。从李子柒讲“中国故事”引世界点赞,到“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沿线国家协同伙伴关系,再到疫情之际“风月同天”守望相助,从平视视角出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不摇不惊,安其身立其命。尽管如今放眼望去“霸权主义”仍虎视眈眈,“零和博弈”的自相倾轧戏码仍在上演,但平视世界以面对百年大变局的主旋律从未被打断,“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当代中国拒绝俯视,跨越水深千重浪,拥抱世界,不惧山高且水长。 如是你我,纵目八方,前途似海,风云浩荡。1901年,开埠立说的官立山东大学堂,设藏书楼以备学生之取阅,成为山东大学图书馆之雏形,近代青年思想荟聚碰撞之源泉与磁场;1922年,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高举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旗帜,培养带领一代代团员青年奋勇投身国家的革命、建设与改革;2022年,时值中国共青团建团一百周年,“山东大学堂”更以优质内容驱动思想盛会,让我们有幸可以被各个领域资深学课带领者身份的主讲人引入知识与阅读的殿堂,从学术的视角解读当前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变局。为身为山大的一分子而自豪,也深感到时代的责任,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追求,赓续山大百廿初心,启智润心,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只要我们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做更好更强的自己,就永远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我们。平视世界,是一种角度和态度,更是一种力量和底气,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迎接“强起来”的精彩转型、华丽转身,使我们有实力、有底气和有资格“平视世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青年代表们“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犹在耳畔回响,日记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话语依然感动在怀,正青春的你我,更要努力去书写好新时代青年激昂澎湃的激扬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