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书架2021年第1期推送 【壹】 《民国通俗小说大系·初编》 杨义 主编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0 学科主题:通俗小说-初编-民国 中图法分类号:I246*071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书籍简介 民国通俗小说是现代中国出版数量最多、读者最多的小说文类,是与“五四”新小说并列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个系列,占了民国全部小说的大半江山。从“全史”的眼光来看,从完整的文学地图设想,我们不仅要看到千余部的新文学小说,而且要注意两千余部的通俗小说。新文学小说关注现代意识,具有探索性;通俗小说对传统沿袭较多,情节丰富曲折,对民风民俗汲取较丰。民国通俗小说形式多样,趣味多端,在市民社会广为流行,呈现出中国传统小说的世俗化特点,有着相当丰富的政情、社情、民情、世情、语情等多方面史料。《民国通俗小说大系》按计划分批出版,总计约出版1000册,古籍精装,影印出版。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大系》对于所收录文献的扉页、序跋、目录、版权页等内容均尽量予以保留,以呈现文献的原始面貌。民国通俗小说1949年以后多未再版,少数名家作品再版者,也多有改窜,此次影印则尽量保存作品原貌,可为学术界提供一系列客观可靠的版本。 (二)相关评价 《民国通俗小说大系》的出版是对民国通俗小说创作实绩的展示,同时,蕴含其中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市场价值、文学价值和阅读价值以及不足之处,则更需要给予充分地、科学地认知。而文学史家也需要关注和包容这份文学遗产,将它们作为中国社会的独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的研究。 【贰】 《聚珍仿宋版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校刊 北京:中华书局,2020 学科主题:经学-《十三经》-注释 中图法分类号:Z126.2*038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书籍简介 累代以来,校订刊行“十三经注疏”,是无数学者的终身志业,成果丰硕。20世纪3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四部备要》,其中经部即以据阮元刻本排印的
“十三经注疏”为主体,一时风行,蜚声学林,是民国时期经部文献整理的代表作。是书以“聚珍仿宋”活字排印,是其极突出的特色。“聚珍仿宋”活字原系丁三在、丁辅之兄弟创制,1921年由中华书局收购,是现代仿宋字体的开山之作。自问世之日起,“聚珍仿宋”即以其典雅挺秀、深得宋体神髓,大受好评,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活字损耗等原因,“聚珍仿宋版十三经注疏”的印刷渐次停止,昔日为了满足普通读者需求而创制的“普及本”,如今也深藏各大图书馆中,成为难得一见的“秘本”。有鉴于此,中华书局决议重新印制《聚珍仿宋版十三经注疏》。本次出版,在深入加工的基础上,较之原版放大印刷,裨使更加悦目,宜于披阅点读;加以锁线精装,力求为读者提供一部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的“十三经注疏”。 (二)相关评价 阮元主持校刻的《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部经典的汉魏古注与唐宋人疏解,是所谓“正经正注”的权威版本,自刊行后,举世推为学习、考试之范本。中华书局据阮刻本校刊,以聚珍仿宋字排印,将之收入《四部备要》丛书,以校勘精审、字体悦目风行一时。现单页影印《四部备要》本《十三经注疏》,期为读者提供一部宜于阅读、批点、赏玩的经疏版本。 【叁】 《康有为全集·增订本》 康有为 撰,姜义华 张荣华 编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学科主题:康有为-全集-民国 中图法分类号:C52*1536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书籍简介 本全集以时间为序,共分十三集。汇辑了康有为已刊和未刊作品近千万字,包括书信、奏折、专著、游记、诗作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包括《新学伪经考》《大同书》《孔子改制考》等经典著作,借全集增订重印机会,将所辑新什一并录入第十三集。此次《全集》整理中,还收录了康氏一些作品的不同版本,并首次刊布了一批从未整理出版的珍贵康氏手稿。 (二)相关评价 康有为作为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和学者,曾经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政治、思想、学术领域内,进行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可贵探索。他一生的著述,对于研究他本人以及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系统地整理康有为的这些著作,无疑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当前学术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出版这部《康有为全集》,及时为人们提供资料,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康有为当时的历史处境、原始作品,并通过历史文献的考察和分析,帮助人们重新认识问题并更加深入地进行历史反思,对于研究康有为本人以及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大大推进康有为的研究。 【肆】 《汉画总录》 康兰英 朱青生 编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学科主题:画像砖-史料-汉代 中图法分类号:K879.442*002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书籍简介 《汉画总录》关注的汉画包括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器物纹样和重要器物、雕刻、建筑(宗教世俗场所和陵墓),采用现代的方法对全球现藏汉代图像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整理和呈现,构筑一部完整准确的汉代图像志。《汉画总录》(1—10册)以照片、拓片、线图三种方式记录陕北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汉画总录》(11—30册)对南阳地区的汉画作了调查、整理、著录,正编范围限于南阳汉画馆所藏南阳及其诸县出土和征集的画像石,其他因客观原因暂未收录的部分,将在补遗卷中与南阳地区的画像砖及其他材质、器物上的图像一并陆续著录。 (二)相关评价 汉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汉画在各类历史遗存和文献中占有重要位置和价值。《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将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伍】 《亓氏族谱》 《亓氏族谱》第八次续修办公室 亓氏文化研究会 编 出版地不详:出版单位不详,2019 学科主题:亓氏-族谱-史料 中图法分类号:K820.9*532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书籍简介 《亓氏族谱》第八次续修从二零一五年春天开始,前七次修谱,皆由亓氏族人发起,各户出粮出资,属完全的民间自发行为。而本次续修族谱,则是由政府批准成立的社团组织“亓氏文化研究会”发起主办的,在亓氏酱香源总经理亓飞等宗亲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八修族谱于二零一九年农历十月一日成功颁谱。八修族谱成功利用亓氏文化研究会这一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更加真实、全面、客观地搜罗了亓氏家族的人口发展、人口结构、人口迁徙、人口分布等信息,记载了亓氏家族历史上和现当代杰出的人才事迹及其他重要资料,可谓一把寻根问祖的密钥,一叶敦睦家邦的方舟。 (二)相关评价 亓氏始迁祖亓仕伯,元末明初从江淮地区迁至山东莱芜地区,七百年间,莱芜亓氏族人共主编续修族谱八次(不含各支谱)。足见亓姓虽为希姓,但亓氏族人家学渊源,一贯重视弘传以忠孝节义为中心的家族文化。一十二卷煌煌家乘,卓立于当今中华姓氏谱牒之林,是当代亓氏族人奉献社会的一部弘扬传统文化的巨典,有助于亓氏族人了解家史、解疑释惑,是当代亓氏族人留给后人的一部寻根问祖的宝典,是贡献社会的珍贵史料,也是炎黄子孙血脉流传繁衍的珍贵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