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堂”首期第五讲——郝书翠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三重逻辑 日期: 2021-05-25
字体:

一、讲座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三重逻辑

二、讲座时间地点

时间:5月26日(周三)下午2:30

地点:威海校区图书馆218室

腾讯会议ID号:329725896

微信图片_20210525084952.png

三、主持人

谢穗芬   威海校区图书馆馆长

四、主讲人

微信图片_20210525085055.jpg

郝书翠,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评教育部“2015年度思政影响力提名人物”、山东省“2013-2014年度思政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6),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5)。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论文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优势的发挥》、《类与个体: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尊严观比较》、《诗性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德性文化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现实价值》、《文化软实力“潜”与“显”的唯物史观解读》等。著作有《真伪之际: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文化学分析》。

五、讲座内容

1.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其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都对自身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2.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首先,文化多样性对于文明延续发展意义重大,“不同”“多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体系,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3.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于中国自身而言,文化自信是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于世界而言,文化自信可以为世界提供更多智慧启迪。